ENCYCLOPEDIA
知识百科
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业务拓展至全球范围,出海也从“可选项”变为部分企业的“必选项”。从中国品牌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到加码国际化布局的医疗器械,再到文化输出的短视频,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加速出海步伐。
近年来,中国在众多领域实现了新一轮的技术突破,全产业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不断完善,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增长的企业出海寻求更大市场机遇的强烈诉求以及更加多样化的出海方式。一部分出海企业正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和本地化产能投入,以过硬的产品和极致的性价比逐步融入当地市场;另一部分企业开始注重品牌效应,通过打造独特而具有辨识度的品牌形象,吸引海外消费者的认同,在用户价值认知层面构筑起企业自身的护城河。
Google《中国全球化品牌2023》报告指出,现阶段中国品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打造有意义的差异化,即品牌的“价值感”。中国企业出海已迈入全力升级产品力、品牌力的4.0阶段。
如今,中国企业出海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生态,参与者不仅包括出海企业,还包括为出海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的供应商,如技术供应商、营销服务供应商及SaaS服务供应商等。
针对不同海外市场及各行业特点,中国企业的出海主要包括海外并购、投资自建和供应商合作三种路径。海外并购指通过收购海外已有公司或团队,获取其技术、业务、品牌等资源,快速进入海外市场;投资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设公司,从0开始拓展市场;供应商合作指与成熟的销售供应商合作,由供应商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历经40余年发展,中国企业出海模式持续迭代,目前主要包括产品/服务出海、制造出海、和模式出海三类。
出海目的地的选择对于企业至关重要,根据行业特点准确匹配目的地,并选择合适的方式切入市场是企业出海的第一步。
出海目的地主要分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两种,发达国家包括北欧、西欧、日韩、澳洲等,法律、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较好、消费能力强、市场规模大。
新兴国家包括东南亚、中东、印度、俄罗斯、中南美等,产业基础较弱,政策与法规多变,但当地经济增长迅速,竞争相对较弱,发展机遇与空间较大。
百炼智能调研数据显示,北美、西欧、南美作为传统出海目的地,是企业选择最多的出海地区,分别有30.97%、27.65%、27.58%的企业在该地区布局,但已逐渐被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区域追赶,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选择将新兴区域作为出海目的地。
随着全球化浪潮翻涌向前,出海主力也从过去低附加值行业逐步拓展至文化娱乐、新消费、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医疗健康、先进制造、汽车交通等更多元、附加值更高的行业。
从行业分布上看,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医疗健康三大行业的企业出海积极性最高。其中,医疗健康行业以29.45%的占比位居出海企业数量榜首。上市企业中,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海外布局能力更强,两者占比超过50%。
全球化浪潮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出海行业、目的地、路径及商业模式愈加丰富。以电子商务行业为例,主要出海目的地为购买力强的欧美地区和有较大上涨空间的东南亚、拉美、中东地区,出海路径包括如阿里收购Lazada的海外并购模式和如拼多多推出电商平台Temu的自建模式。
营销渠道则主要分为B2B和B2C,其中B2C模式又分为第三方销售平台和自建独立站。货盘组织上,大部分第三方平台均推出全托管模式,帮助有产能但缺乏销售能力的中小型商家以及工厂类商家出海